为什么抗日前期那么多爱国人士去日本留学?
以前我也疑惑,但后来对历史的认识逐步清晰
才慢慢的了解
鲁迅,孙中山,秋瑾等都是在抗战前去的
甚至都是192几年,而抗战全面爆发要1937年。
而且,当年的历史背景是: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背景?
当时日本明治***在位,经过三十多年的维新开放,日本国力已达到列强水平,且国内政治也趋于稳定。
在鲁迅在日本期间的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且日本战胜,成为近代以来第一个全面战胜白色人种的***人种国家。
鲁迅就是意识到中日两国之间的差距不只是科技,更重要的是民族心理与社会。
1905年清朝颁发什么学制?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失败,激发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变法政治制度的思考。
他们策划并推动了戊戌变法,但百日遂告失败。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再次胜利,增强了清廷兴学强兵的动力。1904年清***颁布《癸卯学制》,开启现代学制。1905年,清***正式完全废除科举制度,寄希望于新学制、新学堂。
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革命人在日本留学?
清朝大规模留学日本是在1900年之后。
1900年之后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超过了2万人。
为什么1900年之后那么多人选择留学日本?
因为清朝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再到八国联军***后,清朝上下“天朝上国”的骄傲彻底被打下去了,从上到下都知道清朝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所以从1900年开始,清朝开始提倡洋务,重用留学生,原本古代一直是进士吃香,但是从1900年开始,进士没有留学生吃香了。
简单来说,以前是工作名额是进士先挑,1900年以后是留学生先挑工作,优先提拔;进士也不得不往后稍稍。
所以我们看到大批秀才、举人乃至进士在1900年后也纷纷选择留学,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是冲着学习西方先进知识,也不是为了“驱逐鞑虏”,就是为了回国后好找工作。
但是,留学欧美一个是费用特别高,差不多一年要接近1000两,另一个就是留学欧美都要过语言关,并且欧美大学要求严格,想顺利毕业很不容易。
而留学日本则不然,首先日本留学费用很便宜,只有留学欧美的1/10,另一个就是日本当时还没有完全废除汉字,大概有超过3/4的日文其实是汉字,所以中国留学生去日本留学,就算不会说,也会看;最重要的是日本为了提高在清朝的影响力,也为了赚钱,办了许多速成学校、培训学校,甚至有些工业速成学校,只要中国留学生会制造肥皂就算是合格,颁发毕业证了。
所以,日本特别适合家里没多少钱,但是又想混留学资历又不想下苦功夫的人。这里面甚至包括不少革命者,比如汪精卫。
别看汪精卫履历表上写的他是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其实他只是上了法政大学的速成科,这个速成科是专门给清朝留学生准备的,日本教授讲学的同时还配备汉语翻译。
和今天澳大利亚某些大学“全中文授课”类似了。
结果就是汪精卫的日语水平非常差,基本上属于只能见面打招呼水平;所以别看汪精卫是日本留学的,但是其实他在投靠日本人的时候,谈正事都是需要日语翻译的。
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别看留日的人数在清末是留学欧美的十倍,但是每次清朝组织留学生考试,前十名全是留学欧美的学生。
综上所述,为什么许多人愿意留学日本?留学费用便宜而且容易毕业是主要原因。
PS:顺便多说一句,日本正规大学是很难考的,别看清朝最高峰有超过2万留学生在日本,但是能真正考上日本大学的不足1%。
一位祖籍是江苏淮安的周姓留学生当年两次考日本大学都没有合格,其中一次还是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正因为没考上日本大学,所以后来才选择去法国留学。
日本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起源地,因为离中国近,留学方便。更重要的日本摆脱了列强殖民,成为强国。是中华儿女救国图强的学习榜样。也是躲避满清追杀,为革命留下火种的地方。同时孙中山,秋瑾,章太炎都在哪留学。至于日本侵华那是二三十年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