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东渡日本是是否有目的?
谢邀
有目的,出海为始皇帝寻找不老仙药,这也是他的使命。但是要知道的是当时还没有日本这个国家概念,更没有这个国家。当时的日本半岛有没有人类,都还待考证,即使有,也处在原始社会。当时航海技术不先进,也没有指南针,徐福应该也不知道那里有岛有陆地,只是随风飘流罢了。最后凑巧到了日本,同时把中原的文明带到了日本半岛。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硅谷中国科技精英返回中国?
我认为主要两个原因
1、无形的歧视
bamboo ceiling(竹天花板),这个词语最早是在2005年出现的,意思是指根据“缺乏领导潜力”和“缺乏领导潜力”等主观因素,便将亚洲人和亚裔美国人被主观认为无法从事领导管理职位,而从来不考虑他们的实际能力。
有个这样的统计,在谷歌 亚洲人占技术劳动力职位的39%,但领导力职位的只占27%。在苹果公司,亚洲员工占31%的技术工作职位,但只占有23%的领导职位。而在Facebook,亚洲人占科技劳动力职位的49%,但只占高级领导职位的21%。
据研究人员表明,大概四分之一的亚洲人中有25%(或1/4)表示“他们因种族而感受到工作场所的歧视”
有许多这些不好的印象都带着文化误解的基础。而这种文化特定的价值观几乎完全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行为。
2、崛起的中国互联网科技
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例子,早在2016年左右就开始超过了实体公司。庞大的中国 互联网用户因此成为令许多科技初创企业转变成巨头,头条,快手,滴滴等等。
引用彭博新闻社报道:根据2017年 对智库中国与全球化中心和招聘网站智联招聘进行的1821人的调查显示,高科技已经取代了海外华人归国人员最大的融资金额,占所有回国人员的15.5% 。这一数字比2015年的最后一次调查增加了10%。调查显示,2016年海外毕业生(主要来自美国)的毕业生人数猛增至432,500人,比2013年增长22%。
越来越多人材的出现,这些科技人材急切地寻找把他们准确的未来方向!
而日益发展的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科技极度需要高端人才,不得不说,在美国发展前景不够中国潜力巨大下,中国的科技人材引入环境明显相对吸引。
正如Google早几天时间悄悄在深圳成立了一个公司来看,无论国外坏境还是国际巨头,中国互联网科技这个市场对与他们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在2010年,谷歌关闭了中国google搜索引擎,以***中国的网络审查制度,但是他们忽视这样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而对于这些在硅谷中国科技的高端人材来说,先不论是落叶归根,这何尝不是一个大展拳脚的地方。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宁***头,不做凤尾。这句话放在这个问题中就是说,宁可在发展中国家做领军人物,也不要去发达国家去做默默无闻的小角色。
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国外发达国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发达国家经过了几次工业革命,几百年的技术沉淀,所有的领域已经都已经涉及到,现在发展方向是纵向垂直的耕耘,在行业内做深度的研发,希望将产品做精做的更专业和更有挑战性。所以硅谷大部分公司多年来产品线不会发生过多的改变,微软一如既往地做软件、苹果始终如一的做手机电脑。中国的科技精英加入美国发达国家的阵营,所做的事也是***国外技术团队在一个产品线上深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们的价值就会被局限。
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建国才70年,改革开放才30年,从最初的一盒火柴都难造出来,发展到现在高新技术全面发展。相对于国外纵向的精耕细作,我国的发展则偏向于横向的扩张性发展。因为所有的行业都是前无古人的,没有参考的资料和前人留下的产业,企业家就开动脑力不断地开发一个又一个的领域,在各个领域发展出各种新产业、新技术。例如共享经济、电子支付、即时通讯等。
中国的横向扩张性发展对于科技人才来说,有着更高的挑战性和展示才华的机会。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的创业环境则更加的优渥。只有你有真才实学,有创业有点子,回到国内组团队,找天使融资就可以成立一家公司,两三年后发展顺利就可能成为行业的翘楚。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像现在的饿了么、美团、滴滴打车等都是实际的例子。但是在美国你不行,身怀一身才学要么在硅谷打工,要么创业,硅谷打工已经成为了现代中国科技人才的首选。而选择创业,硅谷的人是不会像中国人这样慷慨大方的,那个环境也不允许你成为一个美国新秀。
所以,大部分想***头的年轻人回来了,不是说他们多爱国,而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他们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学,有更轻松地方式实现他们的梦想,赚到所需要的财富。这就是目前中国的魅力。
我是宅男技术猿,点赞或者关注,让我知道你来过~
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的“智力回流潮”,第一次发生在50年代,当时以钱学森和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世界顶级科学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崇高的行业地位,带着自己的各种***回到祖国,为祖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中国几大科学领域的奠基人。
第二次发生在90年代,***南巡讲话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大批在国外留学的人毕业后都回到国内创业,创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也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起速。
而现在,第三次“智力回流潮”正在进行。
前两次人才回国都有着响应国家号召的因素,但这次不是,这次的人才回国热,基本属于纯粹的市场选择,这也说明我们国家已经让全世界看到了大盘崛起的前景。
标志***件:两大华人科技大牛回国
去年,中国发生了两件震惊科技行业的***:任小枫和陆奇分别入职阿里和百度。
任小枫原来是亚马逊级别最高的华人科学家,拥有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在人工智能算法领域有着极高的行业地位,亚马逊著名的Amazon Go无人零售店计算机视觉算法就是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他在阿里担任iDST首席科学家和副院长。
陆奇是前雅虎执行副总裁和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直接负责微软搜索引擎的开发和迭代。他入职百度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及首席运营官,负责带领百度在AI领域的发展。
这两位在全球科技行业鼎鼎有名的人物回国入职中国科技企业, 让所有人都开始关注海外人才回流的趋势。
其实从2012年开始,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数量就逐年上升,截至2017年,中国吸收的海外归国人员就达到265.11万,2016年比2012年归国人数增长了58.48%。
而随着任小枫和陆奇的回国,在硅谷工作的中高层科技工作者也出现了回流的现象。作为原硅谷科技行业华人金字塔的顶尖,两位大牛的回国确实会对同行业其他华人产生号召的作用,因为他们代表着一种对中国科技行业前瞻性的选择。
而国内互联网三巨头BAT也不放过趁热打铁的机会,纷纷加大了对海外科技人才的招募,包括社招和校招,在校招中,腾讯和阿里的高管还亲自飞往美国各大高校进行宣讲,可见他们对科技人才储备的重视。
对于中高层科技人员,如果不能马上招募他们回国就职,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还会“迁就”他们,专门在美国设置了分点,只求他们能加入。腾讯就在西雅图、硅谷、华盛顿、芝加哥都设立了研究和业务机构,以最大的诚意招募当地的高精尖科技人才。
总之,前方有科技大牛带路,后方有国内互联网巨头的主动出击,加上中国科技行业爆发出的蓬勃生机,越来越多的国外科技人才选择回国入职或创业。
“智力回流潮”背后的4大原因
前面说过了,这一次的“智力回流潮”是纯粹的市场选择的结果,那么,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有4个方面。
1、中国经济大盘加速发展趋势
一切的市场行为都离不开经济因素,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超乎全世界的想象,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发展高科技和新兴产业,这些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阿里在美国上市,股价一路飞升,马云一度成为亚洲首富;腾讯布局多个产业,以海量的用户和顶尖的AI算法聚合起巨大的能量,腾讯的市值已经冲破5000亿美元,成为比肩facebook、谷歌的科技巨头。最近苹果和谷歌与腾讯的关系也开始密切起来,谷歌与腾讯还签订了专利共享协议,说明国内科技企业的地位已经开始和世界顶尖科技企业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同时,国内还涌现出许多科技独角兽,如大疆、柔宇、京东方等,都在科技细分领域内做到世界顶尖的水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硅谷等传统科技密集区的人才竞争力已经被削弱,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2、国内公司的前景、职位、薪酬诱惑
中国科技行业还处于前期大开发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作为传统的科技强国,在科技发展进程上还是领先中国不少的,而长年在美国工作的科技人才,在经验、水平等方面也普遍领先于国内的科技从业者。
对于他们来说,回国就职相当于降维攻击,各方面会更加游刃有余。而中国科技行业有着雄厚的资金流,却非常缺高精尖的科技人才,所以在职位和薪酬方面都会给到海归人才难以抵挡的诱惑。同时,由于中国科技还处于爆发的元年,各方面新兴科技都有待开发,能让海归人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所以,对于很多长年在海外工作的科技人才来说,回国工作在各方面综合考虑后,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会帮助他们突破在职业生涯中的瓶颈。
3、国外工作的“天花板”
很多在硅谷工作的中国人都找不到归属感,因为在国外还是普遍存在对华人的歧视,像陆奇和任小枫能登上这么高位置的人真的是非常少的,很多中国人在国外工作都会遇到职场“潜规则”——核心岗位和晋升机会都不会优先考虑华人,大环境不太友好,职场发展遭遇看不见的天花板,导致很多华人在国外工作很多年后都很心累,想回国,回到一个身边都是“自己人”的环境。加上国内创业机会多,资金充沛,满怀理想和技术的人才也会想回国加入创业热潮,从另一个方面突破自己的职场天花板。
4、美国的人才限制政策
特朗普上台后,出台了很多限制人才的政策,国外人口定居美国的入口越来越紧缩,已经拿到绿卡的移民者也感受到越来越不友好的排外氛围,硅谷等高精尖人才聚集地的包容性越来越差,慢慢失去了以往自由开放的环境。
所以,那些在美国工作的科技人才对美国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弱,纷纷开始考虑是否要回到祖国开始新的事业。
人才的流向其实能说明很多问题,你们仔细想一下就明白了。
时隔20多年,中国终于又迎来一波“智力回流潮”,而且这次的规模预计会比前两次更大,这也是我们国家、我们的科技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真的还挺骄傲的。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经常会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互关一波~
硅谷的光环效应遮挡住了的黑洞
码农、工程师、科技人才同样会面临到房价的问题:
50万买公寓,200万才能买学区房。一个普通工作人员薪资是7万多美元,在科技巨头的工程师兴许可以拿到20-40万美金。一个名校毕业的人可以顺利进入谷歌, 谷歌会给你从工作到家庭里面的细节***,但是它不会包你买房的事。
所以,高薪面临的是高成本的生活压力,与回国打拼再负担房价没啥本质区别。
工程师内心的渴望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美国做工程师,很快就可以有小富即安的生活,工作职能上会让你更像螺丝钉, 不是***都是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现在大公司组织结构和运转都很工业化,太有想法不一定是好事。所以一个从名校名专业出来的高材生,当然是想续写自己的辉煌,中国工程师想要打破这种固化的阶级,要有大富、大成功还是得回国。
中国每年递增的新晋独角兽是最大吸引力
不敢说中国创业环境比美国好,但是中国确实有着极具吸引力的环境。
资本很狂热
人工智能是2017年贯穿始终的风口,项目的整体估值甚至要比美国高2倍~4倍。
其次,融资拿到C\D轮次的公司占比超过50%。单笔融资额超过2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占比38%,最大单笔融资额超过3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占比也超过了20%。
成本和机会的问题
这里还是存在一个机会和成本的问题,在硅谷,非高层的是不可能接触到公司层面的决策。但如果选择加入创业型公司,可能接触到的公司层面更广,更能清晰感受到每一步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