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李向楠14岁被MIT录取”的新闻?
- 基本上只有一加和华为这两款手机在国外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为什么?
- 国内985计算机专业想出国读研如何选择学校以及提升申研竞争力?
- 《阿修罗》为什么撤档,这样不是赔的更多么?
如何看待“李向楠14岁被MIT录取”的新闻?
一个字回答这个问题:扯!这个新闻我本身是在知乎论坛上看到的,本来想进去咸鱼喊个666,喊个大神求带飞,进去一看,什么玩意儿啊。这个孩子本身可能只是中二期没过,自己编个故事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换点零花钱,现在好了,官媒信了,地方***信了,大家都信了,下不了台了,只能滑天下之大稽了。
李向楠其人其事
前段时间各大新闻媒体被一个神童刷屏,名为李向楠,来自山东青岛莱阳市,据说6岁就会编程、8岁就自创网站,13岁创立公司,14岁如今被麻省理工大学录取。
据说,他曾参加过亚太经合组织ACPC国际大赛,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了ACM大赛,自己写出过云平台,参加过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大赛(只有这个看起来靠谱),甚至国内的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都给他发出了考察函,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也给他发出了邀请函。
槽点满满的吐槽一:学校名称都没搞对,学校制度理解更是乌龙百出
其一,麻省理工大学这个名字是不存在的,国内对于国外大学秉承严格的直译原则,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其中Institute是学院之意,大学应译为University,怎么也得是College,没有麻省理工大学,只有麻城理工大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其二,麻省***根本没有这个学生的信息,而麻省提前录取低龄学生是很乐意宣传一波的,2015年录取Ahaan Rungta时,在其***好好宣传了一番,这么大的事情,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不合常理啊~
其三,好,我们当做他低调,但麻省录取时间是十二月和次年3月,这篇新闻出来的时候大家还在往那边递材料呢,你什么社会地位麻省其他材料不看不理一堆的国内名流子女给你***单独录取?你以为清华北大抢生源呢还提前签约。
其四,国内这三所高校根本没有什么发考察函的习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其五,那个滑铁卢大学的署名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全民,克林顿是被川普挤兑去加拿大任教了吗,还用上了北京时间。。。而且那个右上角自己给自己发邮件的证据都没P掉。。。。
其六,PS:克林顿中文真不错~
槽点满满的吐槽二:满是漏洞的个人简历
这个所谓的ACPC大赛查不到就算了。。。你见过一个荣誉证书先介绍:这里是XXXX的吗?这不是荣誉证书,这是电话留言
而且这个亚太经合组织的比赛底下标的是WTO(世界贸易组织)的全称
至于云计算的编写,我看到了某位阿里云员工的叙述:
从2009年开始,阿里云就在建造自己的云计算平台,1000个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一直搞到2014年才告一段落。
这个孩子是个人类。。。他就算6岁会编程,然后一直就在写,8岁他也写不出一个云计算平台,怎么着他的工作量摆在那。。。此外,云计算的概念开始于2009年上下,这位孩子今年14岁,2009年的时候他刚6岁,这是指他站在了世界前沿吗?
至于这个公司,也已经被起底了:
莱阳喔普云计算有限公司,公司法人代表高贵珍(其母),监事李少刚(其父),股东李向楠一人,2015年7月,因未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规定公示年度报告,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这个公司网站有三个对应网站,两个都是不存在的。
槽点满满的吐槽三:连编公文都不会编!
此为学生家长提供的“麻省理工大学学生入学协议”,全篇中文,没有英文对照版,行文充满着慢慢的初中生作文的味道。。。。
一个大学学院落款的邮件,结尾不标电话,不标职位,行文中居然还把二等奖写成2等奖,说实话,连在学院办公室帮忙的大一新生都不会犯这种错误。而且左上角发给自己的东西居然又没P掉。
给你们看看正规的学院交流落款是怎么样的:
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XXX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s,Tianjin University
No. 92, Weijin Road, Nankai DistrictTianjin 300072, China
XXX, Professor,Ph.D.,Doctor superviser
最后一点话:
这整个***,这整个***推波助澜的媒体、这位孩子的父母,你们的所作所为,是对所有读者智商的侮辱,是对整个中国研究云计算、ACM界大神、3D打印研究者的侮辱,更是对你自己孩子的欺骗,别人坑爹,你坑儿子。
希望你们敢做敢当,出来道歉,这么大的乌龙***,搞得MIT都知道了,简直是在开国际玩笑。
基本上只有一加和华为这两款手机在国外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为什么?
思路决定出路,做品牌肯定是慢热的。
前期没自信,赚不赚钱,赚不赚品牌知名度不说,起码要赚个热闹。
大部分国产手机创始人都是这个想法。
华为和一加的创始人想法决定了现在的结果
芯科讯为您解答
一加是在美国卖得好。至于华为,现在华为海外逐渐显现颓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以美国为首的众多国家进行打压,在加上华为不支持GMS(谷歌移动服务)。 所以华为最近一年主要的销量还是来自国内,也不知为何,华为在国内的人气超高,从来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或是说任何一家企业创始人受到过如此高的拥护。 如果说未来华为在国内的销量也倒下,那么他在手机业务上就难了。
国内还有一些品牌在国外也不错,不过主要销售机型还属于低端机。东南亚与欧洲都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市场。 比如蓝绿厂在东南亚的销量就很不错,小米在印度与欧洲的销量都还可以 。
这是你笼统说的吧,现在OPPOVIVO的销售量太好了,国外其他国家我无法评论巴基斯坦市场华为可以还得继续努力几年,去年第一名就是OPPO,在这边可能华为的份额都没有三星多
品牌战略吧,有自己的高端旗舰
华为,P系列 mate系列其实你可以去从头到尾你看, 特别是P系列一路走来很不容易,而且P10之前的系列都有轻微的翻车,跟徕卡合作后一下把自己的相机地位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怎么说呢,安卓是所有的厂商都在用,你必须要做出拿得出手得东西,让人们认可才可以,华为做到了。苹果也是高端,他的硬件除了处理器可圈可点其他的可以说国内旗舰可以吊打苹果,最重要的是iOS系统,只有他能用,他的软件生态都是无形中的优势。
一加的话准确来讲一加7P后奠定了自己的高端地位,通常屏幕都是60刷新率,他直接来个90刷新率,曲面屏。双扬声器,线性马达,一下把自己推向了高端。
不管华为还是一加苹果也罢,都是有自己独特的一点,我有别人没有,而且大家认可。那冲高端才有望。产品同质化,厂家必须要找到自己的竞争壁垒,才能一路冲杀,冲击高端,小米10,今年也在冲击高端,本来一个性价比公司,突然要上高端,总得有个过度,交个朋友。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特别是2019年下滑更严重。这说明国内智能手机已经严重饱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出海成为众品牌首选之路。过去几年国产手机纷纷走出国门,迎接全球消费者的检验,那么他们在海外活的怎么样呢?
在走向海外的所有国产手机品牌之中华为的知名度最高。一加的口碑最好,用户换机倾向排名最高的也是华为。可惜的我们没有看到小米、OPPO、vivo的相关数据,毕竟过去的一年这三个品牌在海外在海外取得的成绩也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小米,它已经连续6个季度成为印度市场的第一,在欧洲地区取得999%以上的增长。
华为在海外排名第一是预料之中的事,毕竟华为是所有国产品牌出海销量最高的。它海外的销量占到整体销量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加之华为这个品牌在手机业务还没有如此成就的时候已经是全球最知名的国产品牌。它的电信设备等产业链早就进入全球各个角落。可以说现在华为手机除了美国市场存在感弱一些之外,欧洲区域与非洲等区域华为是当之无愧的国产头号品牌。
一加的口碑好也是正常现象,这 个品牌五年来专注于做安卓旗舰。自诞生就把眼光放在了全球市场,用好产品代替营销是一加的看家本领。特别是在去年这个品牌成功的进入了美国运营商市场,如果不是产品过硬一加是不可能与美国运营商达成合作的。关键的问题在于一加的产品在海外表现远超同级别的其它产品,海外消费者认为一加的机型表现不输苹果、三星当家旗舰,但价格却比它们要便宜的多。
国内985计算机专业想出国读研如何选择学校以及提升申研竞争力?
这是不少计算机大类专业同学比较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当前国内考研竞争日趋激烈,同时读研时间成本在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很多同学都在计划到国外读研。
首先,从读研体验来说,如果能够申请到国外传统强校,那么读研的体验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通常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交流和科研氛围。
在目标学校的选择上,我比较建议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重点考虑美国的大学,一方面学校的选择空间会比较大,另一方面美国的互联网产业***更加丰富,实习机会也相对多一些,这对于后续的就业也有比较直接的影响。
我身边的学生出国读研也基本上会首选美国的大学,比如选择去伯克利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同学就比较多,这些同学在读研之后往往也会选择在美国就业。
随着国内互联网大厂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国际人才竞争[_a***_],近两年有不少同学会选择直接回国就业,很多同学就是在参加本校招聘会的时候,遇到了国内的一些互联网大厂。
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一些兄弟院校的同学很难选择去美国读研,虽然一些美国大学的教授也在不断做出努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结果还是不太理想。
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可以重点考虑英国的G5,加拿大或者新加坡的大学,比如多大、UBC、滑铁卢大学、新国立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我国香港地区的三所强校(港大、港科大、港中文)也可以重点考虑。
如果想在申研时更有竞争力,学科成绩、科研、竞赛、外语等方面都要重视,如果科研能够有一定的成果,对于申请强校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由于国外硕士研究生往往培养周期比较短,所以学业压力是比较大的,很多同学也会因此忽略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对于***出国读研的同学来说,我建议大家在本科期间一定要重视编程能力的提升,这对于读研之后的就业有直接影响。
我目前联合一些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导师和互联网大厂的企业导师,共同搭建了一个技术论坛,主要围绕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和科研实践等活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联系我申请参与,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如果有计算机相关的学习和科研等问题,欢迎与我交流。
《阿修罗》为什么撤档,这样不是赔的更多么?
《阿修罗》撤档***可以肯定一点,投资方的脑袋没有被一种叫驴的动物踢过。
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主来说有点难以理解,毕竟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能多放一天多少能收点零花钱。但对于制片方来说,他们省下的宣发费用说不定比收上来的钱更多。
一般来说,我们看到的影片投资,都是包含了宣发费的,就像《阿修罗》号称7.5亿,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宣发费用就是一个黑洞,根本没人能够说得清楚。
按照好莱坞电影的惯例来说,一部影片发行的费用大概占到总投资的50%左右,但在国内比例是多少,恐怕从兜里掏钱的人都不一定清楚。
我们只能从2018中国泛***产业高峰论坛上,一位业内人士对媒体说,“一亿宣发挺容易花的,两周就花光了。”
据推测,今年春节档的大片《捉妖记2》从全国路演、品牌合作到买断了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前倒计时黄金60秒,估计其宣发费用超过2亿。而《唐人街探案2》则与千家品牌合作、登陆卫视春晚宣传,预测宣发费用1.5亿。
要知道,影片的宣发费用并不仅限于媒体广告和实体广告,还包括网络话题操作和购买包场票务,还记得之前某部片子巨量退票的风波吗?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砸钱的宣发费用。
而《阿修罗》究竟花了多少钱在宣发上,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制片方对上映三天以来,只有4800万票房绝望了。
尤其是网上豆瓣评分3.1分,猫眼评分6.4分,甚至有观众调侃道:“我特么想投负分!”
与其继续砸钱扭转口碑,吸引观众还不如壮士断腕,剩下点宣发费用吧!
说真的,现在国内影片投资已经非常畸形了,就像圆桌派里面几位说的:“现在评判一部片子的水准,只要看看主、配角就知道了,如果是一个流量小鲜肉配上几个落寞老戏骨,基本就可以断定片子的质量堪忧。这种强势投资方拿钱硬捏在一起的组合,出不了惊艳的产品,更不用说是作品了。”
所以,《阿修罗》折戟未尝不是件好事,国内某些电影制作方,已经被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带到沟里去了。就连张艺谋、陈凯歌这种以讲故事起家的电影导演,都开始变得不会讲故事了。
既然魔幻大戏这么魔幻,那就让市场好好魔幻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