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的《海国图志》对日本影响真的很大吗?
没什么大的影响。自从“黑船***”、美国打开日本国门后,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要“脱亚入欧”;
日本开始向欧美派留学生,很多介绍西方的书籍也在日本流行,魏源的《海国图志》仅是其中普通的一本,对日本的影响自然比不过西方直接翻译的书了、甚至比不过到过西方的日本人写的书。
魏源是清末的思想家,在了解点西方情况的基础上,写了介绍西方知识的《海国图志》,在当时中国国内没流传开;流入日本,因日本的变革而在日本流传。
甲午战争后,有很多留学生到日本,其中有人发现了这本书,才使这本书为国人所知。
《海国图志》对日本的影响的确很大。
具体来说,《海国图志》的出现,让日本弥补了下面几个缺点。
在《海国图志》出现之前,日本对欧美地区的了解仅限于直接贸易的西班牙、英国、荷兰、让日本打开国门的美国等国家,甚至在专业的地理学家渡边华山嘴里都会说出:“北美洲只有英国的亚美利加领地”这种话。
在这些基础上,日本做出的国际形势预测和国防准备都有着数量级的偏差,可以说是完全无法实用化的。
《海国图志》出现后,日本才获得了对世界各国地理位置和当前制度的了解,从而可以制定基于正确的世界局势的政策。
2、国防理论从闭关锁国到海军致胜:
《海国图志》出现前,受限于幕府的政策,闭关锁国始终是日本的传统国策,尽管在黑船***后有限的开国,但也没有影响到整个日本上层统治阶级的思想;在传统的儒学家打压之下,‘洋学’处于一个被鄙视、被无视的地位。
《海国图志》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魏源强调的‘以守致胜’‘以守为战’战术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儒学家的观念,这才使得这本书得以被接受了传统的儒学教育的上层武士们快速接受。
而在接受了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海国图志》内阐述的其他论点也就更好接收了。 虽然在黑船开国后,日本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了需要变革,但他们并不知道要‘怎么变革’;尤其是那些实务派,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具体的思想改造和武器研发的方向,而《海国图志》让日本的思想家认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海军,就无法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获胜。
3、从守幕到维新:
《海国图志》的出现,让日本初步了解了真实的世界局势,虽然限于魏源的眼界而有所疏漏,但足以让整个日本的上层统治阶级建立起一个直观的模型,而非是之前的仅凭猜测的模式;更主要的是,对其他国家国体和革命历程的介绍,打破了日本‘唯我日本三千年来传承不朽’的高傲,让他们认知到一个腐朽的制度存续再久也没有意义这一事实。
这是打破了日本幕府制度至上的概念的致命一击。
魏源认识到了清朝制度的落后之处,但作为一名儒生,他不能直言而是体现在了文字上,这直接导致《海国图志》内大量讨论师夷、制夷、攻夷的文字内容,存在先天上的自我矛盾。
这一矛盾被著名的革命家、未来明治维新的倡导者:吉田松阴发现,他指出:“清之所宜为虑,不在外夷,而在内民,《海国图志》何以默深于此不及一言也?”
随后在1857年,日本幕府实施开放政策的老中暴毙,新老中井伊直粥作为保守派,让幕府的改革全面倒退,这让吉田松阴认知到了一个“所虑不在外夷,而在内民”的***有多么可怕。
吉田松阴醒悟了:清朝如此,日本也如此,体制决定了国家的变革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必须倒幕!必须维新!日后维新派的思想根基,就在这一刻诞生了。
谢邀:
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书名中“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
这样一本书,在当时,却有着不同的人群对于其,有着不同的认知,有的人,认为是宝物,有的人,却认为是“垃圾!”
自从***战争后一声炮响,大清王朝就进入了沉沦之中,不论是耻辱的《马关条约》,还是圆明园的烧毁,总而言之,这时候的清朝廷带来了太多的悲剧,甚至甲午开战,更是很惨,为什么?
除了清朝的***外,还有各种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反有些“匪夷所思”,那就是一本书,正如而当代日本作家井上靖自己觉得:日本能够成为近代亚洲唯一一个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国家,首先要归功于这件法宝。
这个传说中的宝贝,正是中国清代思想家魏源写就的一本奇书:《海国图志》。
这本书是从1840年***战争爆发,并于1842年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他为什么要编撰此书呢?其实说的很明白,其序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而这个“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影响了一代,甚至是许多代人。这本以知夷、师夷、振兴军备为核心理论的《海国图志》,介绍了几十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技,总结了***战争的军事教训,整理成有系统的军事思想。
只是可惜,明明如此有用的一本书,清朝廷却认为是“垃圾”,因为那些没用的“自傲”让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夷狄”的赞美,有者甚至建议烧掉它。
直到1851年,《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六十卷本被翻译成日文,日本人惊为天书,认真学习,通过此书了解西方的长处,它被奉为加强海防的经典著作,为不久后开展的明治维新作出了贡献,造就了日本的快速崛起。
其实我们回顾一下,早在1851年长崎港的深夜。一艘来自中国的商船,在长崎港被日本海关工作人员查出了违禁货物。虽经一番争吵交涉,却还是被严格执法,全数没收。
这个日子在当时看起来不重要,可是从历史中回顾,却是十分了不得,只因为那批被查禁的货物中,就有三本《海国图志》。
当然,这本书起初也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猎奇”只是在贵族圈里悄悄流传,后来竟火热传遍,各阶层的日本人更是奔走相告,***都要先睹为快。但凡有点关系门路的,都是不惜千金托关系走门路,就为能借来看几眼。很快就有了手抄本,在民间静悄悄的流传。直到三年以后,又一艘中国商船造访长崎港,又被海关人员一口气查出了二十多本。这一次海关却是直接收购了。
而且,日本幕府的态度,彻底有别于当时的清朝廷,他们直接引进翻译,一上市就引发火热抢购潮,没多久就被抢购一空。之后的五十年里,先后再版的十次,堪称十九世纪历史上,日本的畅销书。
也正是这本书,激励了一代日本人为他们国家奋斗的决心,更为他们找到了一条奋斗的道路。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一群日本精英们卖力奋斗,他们的角色行业身份不同,但从横井小楠到伊藤博文,有一点却相同:《海国图志》的铁杆粉。
难道说,中国就没有人了解到这本宝物的好处了吗?其实不然。
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可以说,就是这本书作者的启蒙者魏源。痛心大清战败的林则徐,在发配充军的前夜,曾约魏源长谈,更将自己未曾编纂完成的《四洲志》等资料尽数托付。
魏源正是因为这般痛定思痛,写下来《海国图志》。只可惜啊,当时这样的人确实是少的,更多的则是那些守旧的大儒们,对于这本书他们甚至还恶毒攻击,纵然是左宗棠这样当时支持这本书的人,也只能无奈的说:《海国图志》写了二十年,中国根本没变样。
总而言之,这一本书,其实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可惜却因为当时的***没落等,没有受到重视,却不成想,流落海外,成了日本的一个救星,回顾历史,实在可惜。